Day 29 諮商中的沉默 — 那些不知道怎麼表達的感受

你也曾經在諮商中沉默嗎?我試過。

大學時,我曾經去學校的諮商中心接受諮商。忘了談了到第幾次,我應該是被心理師問想要談什麼之類的話,結果我就對心理師特別的生氣,然後那一次諮商我一句話都不說,但我腦袋卻不斷的跑出各式各樣的os。

我那時候的沉默,想說卻不知道怎麼表達的是:「妳怎麼每次都問我要談什麼,妳是不是不記得妳上次說我們可以談什麼了!」

那時候的感受:

▷ 滿滿的憤怒,而且我是第一次如此直接的對一個人面對面的表達生氣(啊不對,應該是說含蓄的表達我快要爆炸的生氣)

▷ 感覺自己特別委屈,當然還有受傷與無助。尤其內心對心理師有好多的期待,期待她能夠帶領我、引導我,或是告訴我可以往哪裡走。

經過了多年的訓練與覺察後,我才理解了當時候的自己,其實沉默中的憤怒,隱藏著不敢說出口的需求、期待及擔心

▷我期待心理師能夠成為我肚子裡的蛔蟲,如同她每一次都能夠精準的同理我那樣,事實上那時候的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生氣底下的無助啊。

▷我期待心理師能夠幫我決定每一次的話題,避免我不知道她對我所說的話是否感興趣,事實上我是焦慮與害怕,尤其擔心她評價我。

▷我期待在我沉默不語後,她能夠感受到我的生氣並反映給我,接著幫忙我把憤怒表達出來,事實上是我不知道怎麼面對關係中的衝突,同時害怕關係會有裂縫。

在漸漸成為一名助人者的路上,我漸漸了解到,作為一名心理師要把權力(讓當事人自行決定要開啟哪些話題)交出去是多麼不容易的事。

心理師,被當事人認為是一個專業人士,代表著心理師握有更多、更大的權力,若缺乏自我覺察,透過滿足當事人的期待 — 給予建議或直接幫忙,我們會淪陷在被當作神一般的存在,不斷的享受被崇拜、被敬佩,自以為真的帶給當事人好多好多的幫助。

/

多年後,我非常地感謝當時候的心理師願意等待與信任我,讓我有機會在諮商中看見自己過往在人際間的模式 — 害怕把需求直接表達出來、無法自在的說出自己的感受。

這個看見,若不是她願意每一次都把決定權交給我,我想我很難會有這樣的覺察。而在這個過程中不是舒服或自在的,反而是痛苦、煎熬的。

改變,從來都不是舒適且簡單的。

在成為一個助人者的路上,我選擇的學派與理論是我的導航,讓我理解到,若我感覺到當事人的渴求,我就立即回應,等同於進入當事人過往的人際模式 — 我有困難,你幫我解決。

如此一來,當事人只會一再的重複生活中同樣的模式,難以長出自己的力量與能力,相信自己能夠找到問題解決的方式及改變之。

你的沉默呢?代表了什麼?

試想想,是否有哪些未說出口的話在你和心理師之間流動?是否有出現讓你感覺不對勁的時刻?是否有一些你期待心理師幫忙卻沒能表達的?是否有無法理解的感受在浮動卻不知道怎麼命名或讓心理師理解?

若你的心理師邀請你說,你不知道怎麼說,或許可以用畫的、用寫的、用塗鴉的,甚至是比手畫腳的都行。

回到我的故事,我當時候結束諮商前,我跟我的心理師要了紙筆,終於把我的各種os說了出來,那刹那我感覺到放鬆與釋放,原來要直接面對矛盾與衝突,這麼的不容易。

好謝謝那時候自己的冒險,更感謝心理師給了我安全而強大的探索空間,讓我能夠釐清且練習表達。

/

我的三十天挑戰來到倒數第二天了,我好興奮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謝謝每一個跟著我一起挑戰的你們!

--

--

謝筱柔☂與創傷作伴•練習陪伴☂

❙關注性侵害、性猥褻、性騷擾、性別、LGBTQIA等創傷議題的諮商心理師一枚❙我相信無論妳/你是誰或經歷了什麽,都值得好好被對待。 ❙聯繫Email: jxx1781@gmail.com ❙現任:米露谷板橋心理治療所 #諮商心理師 #板橋諮商 🌹❙IG🔎_carpediem1781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