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開始諮商,我需要思考什麽?

▢我想要處理的是什麽議題?

家庭關係?人際議題?親子關係?伴侶衝突?創傷?性暴力?家暴?職涯規劃?自我認同?工作壓力?職場霸凌?憂鬱症?失眠?多重議題?而若不確定方向,也可以帶著這些困惑與心理師討論出諮商目標。

▢我想要選擇的心理師需要擅長處理我的議題嗎?還是感覺頻率對得上就好?

不同的心理師擅長處理的議題不同,但每個心理師都相同的基本功,而尋找合拍或對頻率的心理師往往就跟找到命定的理髮設計師一樣不容易,往往需要嘗試合作、溝通、討論後才會知道適不適合自己。

▢我在意心理師是否是同志友善或多元文化敏感度佳的人?

若我們想要討論的議題伴侶關係需要出櫃時,LCBTQ+友善的心理師對我而言是不是能夠讓我更放心或信任,同時減少了被歧視或傷害或誤解的可能?而若來自不同的國籍或文化的當事人,會否希望心理師更有多元文化敏感度,避免感覺跟心理師對不上拍?

▢跟哪個性別的心理師討論我想談的議題比較自在?

我相信專業不分性別,但我也很清楚知道有些議題對不同的當事人而言,性別還是有些差異。

▢我對自己想要處理的議題有多少的諮商預算?

我會期待一次性的諮商就能夠解決完我所有的困擾或找到解答嗎?
如果我們帶著千瘡百孔的傷來到心理師面前,這些傷往往也影響了我們與人建立關係的速度與歷程,有些時候在前兩、三次的磨合,都未必能夠讓我們信任眼前的心理師,而信任關係還未穩固建立之前,很多的討論很可能無法深入,當然無法在兩、三次諮商就解決那些卡住我們許久的問題。
而若我們確實只有一次或兩三次諮商的預算,能否坦誠的讓心理師知道?唯有開誠佈公的討論,心理師才有辦法在有限的時間及次數内協助我們。

▢延續同樣的預算議題,若我有一定金額的預算,那我要怎麽決定諮商的頻率?

到底應該每周一次或兩周一次?還是可以一個月一次?在諮商中,固定頻率的諮商是重要的,而在建立關係的初期,若一個月見一次面事實上較難處理到比較深入的議題,可能多數時候都會變成在回顧這個月發生的事情。因此,我多數時候會建議我的當事人,在初期時是每周或兩周諮商一次,這樣往往諮商成效會比一個月一次來得快速。而若諮商漸漸穩定了,後續再慢慢拉長頻率亦是可以跟心理師討論的。

▢我期待的諮商模式及方式爲何?哪個學派的心理師更適合我?

後現代的敘事學派與精神分析學派的心理師一定是非常不一樣的諮商模式。但現在蠻多的心理師都是走折衷或沒有特定學派的模式,意即面對不同的當事人會選擇使用不同的諮商技術。若有些擔心,在第一次諮商時我能否跟心理師討論我們的期待?

▢我準備好在諮商時説出我的困擾了嗎?若心理師引導的方向不是我想去的地方,我如何在諮商中表達?若我覺得跟心理師頻率不對且不喜歡眼前的心理師,我會怎麽處理?如果我對心理師生氣,我會再也不去或是能夠練習在諮商中表達?

我絕對認同在諮商中有權力位階的議題,若心理師未能下放權力讓我感覺到平等及可以自在的表達想法時,我會採取什麽行動?諮商中,心理師確實沒有讀心術,無法精準的猜中當事人所有未說出口的擔心與焦慮,而往往那些我們無法説出口的或許也正是我們帶去諮商室的議題的根源。例如,我們的議題是困難拒絕他人,我們如何拒絕心理師不去討論我們還未準備好的議題也是重要的。往往若是我們可以練習在諮商室中説出或做出生活中不敢說、不敢做的事,那就是一個很大的進展了。

▢那什麽都沒思考也沒準備就不能去做諮商嗎?

當然不是,若我們是走體驗派路線的,當然可以試了再説。而作為心理師,我在每次諮商後都會去擬定後續的諮商方向及目標,希望能夠與我的當事人更深入的工作。但自費諮商讓我感覺可惜的是,我常常無法得知後來取消諮商的當事人發生了什麽事或怎麽了。因此,我常常很感謝那些願意直接讓我知道今天是我們最後一次諮商的當事人,讓我們有機會可以一起統整、整理及好好的説再見。同時,我也會在心中好好的祝福,祝福所有來過我生命中的當事人。

--

--

謝筱柔☂與創傷作伴•練習陪伴☂

❙關注性侵害、性猥褻、性騷擾、性別、LGBTQIA等創傷議題的諮商心理師一枚❙我相信無論妳/你是誰或經歷了什麽,都值得好好被對待。 ❙聯繫Email: jxx1781@gmail.com ❙現任:米露谷板橋心理治療所 #諮商心理師 #板橋諮商 🌹❙IG🔎_carpediem1781_